北醫大醫學系梁峻瑋同學榮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優選,為最年輕的得獎者

本校醫學系三年級梁峻瑋同學以〈切割歐亞的交線〉一詩,獲頒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優選,於2018年10月4日文藝創作獎頒獎典禮中受獎,年僅20歲的他成為今年最年輕的得獎者。這次參賽作品532件,共有52件作品獲獎,由教育部長葉俊榮親自頒獎。

教育部為鼓勵學校師生文藝創作,期許實驗性與創新性之題材及技法,培養文藝創作風氣,自1981年起舉辦文藝創作獎,迄今37年,不僅為國內歷史悠久的文藝創作獎項,也培育了許多作家。獎項分為教師組與學生組,徵選項目有:戲劇劇本(現代戲劇劇本及兒童戲劇劇本)、短篇小說、散文、詩詞(新詩)等。

擔任評審的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須文蔚教授指出,旅遊詩易寫難工,既隨物以宛轉,亦與心而徘徊,換言之,詩人要把和異國時空交流互動的剎那,一一以詩句記錄下來,再將知性和感性的激盪平衡道出,拿捏與平衡都是功夫。〈切割歐亞的交線〉一詩藉著寫在伊斯坦堡搭渡輪,描寫基督與伊斯蘭文明的建築,交會在土耳其土地上,進一步點出歷史曾在此地留下的痕跡,個人與民族命運的交織,思考層次豐富,論述哲理深刻,值得再三賞讀。如果前三段寫景與對話更精簡些,節奏會更緊湊,更聚焦在複雜的文明歷程思辨上,會更貼近主題的思維。【左圖:梁峻瑋同學(左2)及其他詩詞得獎人與葉俊榮部長(中)合影】

對於詩篇的內涵,梁峻瑋同學指出近年民粹主義興起,全球逐漸走向分化與對立。究其本質,過度膨脹的我族中心思想與優越感,造就各國封閉與自私的政治現況。然而,所有疆界本不存於自然,都是人為的劃定與強加,而伊斯坦堡位於東西交界,其鼎盛時期多元兼容的樣態被完整地存留下來,令人深省。

他表示,從國中開始,文學創作,或者更準確地來說,成為一位詩人,已被自己當作一輩子的目標與志業。對他來說,詩從來都是為自己而寫。任何下筆的瞬間,都盡可能回歸最純粹的狀態。在澄澈透明的思緒裡,讓意念剔除渣滓,自由流動來去,某些沉澱下來,其他則升浮成為畫面,凝縮為詞語,然後是句子、段落,最後謀篇。其間並不帶有任何對於功利與名譽的算計,也從來不為了投稿某一獎項,為寫作而寫作。

是故,儘管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跨出校門,第一次拿到這樣稍大一些的獎項,喜悅也只在看到得獎名單之後的一小段時間。心情的波動仍是相當微小,甚至不覺得特別驚訝。因為這不過是某種緣分的運作使然,詩作完成之後,恰好適合某個獎項,並和該獎項彼此相互擇定,如此而已。而得獎也從來不是創作的目的。只希望未來仍能抱持敏銳的目光,以批判但有情的角度,層層剝除屏障的事象,直指世界運作的本然。(文/醫學院)【右圖:梁峻瑋同學】

切割歐亞的交線
——在伊斯坦堡搭渡輪

出國十天,忘記帶刮鬍刀
髭鬚雜亂如同那些切割
剟刺敵我的思想,瘋狂地越過疆界
太陽光破碎成多稜角的光束
自海面向上生長。我詢問著遮蔭的地方
旁邊的美國遊客說:「上岸後在岔路口右轉」

渡輪載著我們搖搖晃晃
我已分不清曾在何處右轉或左轉
博斯普魯斯海峽,古希臘語說
牛一樣的水壩。只知道我們在
最強壯堅實的背脊,切割歐亞的交線
浪花因著我們的到來而向兩側
退避、屈膝,湧向岸緣並捲起歷史的

細砂,勻稱圓融的形象,定止ㄧ般的
和諧與靜謐。開往黑海的航程
「前方是橫跨歐亞的烈士大橋
左手邊依序是奧塔科伊清真寺、托卡比皇宮
藍色清真寺和聖索菲亞大教堂……」
導覽員仔細介紹,視線一路
微微左傾。「你憑藉什麼來到這裡,或者
是否為了見證什麼?」「我拚了老命工作賺錢
除了我自己,實在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他說話時臉頰鼓脹:

「海水向兩旁退卻,我們還挺像摩西分海
聚集了宇宙最強大的能量。
在不景氣的年代,終究是需要強人和英雄
讓國家再次偉大,見證
民族自身的優越」看著我詫異的神情
「你們中國人崇拜神佛,其實也是
一樣的道理」

歐式庭園環護著皇宮
希臘式的梁柱、牆壁的雕花持重地反覆
融合相似意象,指向不斷上升的
拜占庭和阿拉伯式的圓頂,而櫥窗裡擺放著
來自景德鎮的瓷器。「本質仍不相同
強人和英雄是人所創造,神佛
或者上帝、阿拉,力量雖強卻終究是
屬天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裡
耶穌坐在聖母腿上,阿拉伯文在左右寫著
阿拉和穆罕默德,七彩的光線自窗櫺透入
於大理石地面交揉纏繞成同一片
乳白的光澤盪漾,腳步呼吸都彷彿
漂浮而失重,微塵一般
湊近琉璃和鑲嵌畫,我看見自身形象反射
所有怯懦空乏都因神的逼視
具象為曾經扭曲不定的神色和信念
「或許人類需要強人和英雄,世界卻
不一定需要人類」

我們正切割著歐亞的交線
浪沫挾持空氣劃清自身邊界
相互膨脹、推擠終至
爆裂,潮水卻左右擺盪於齊一的脆響
迅速將身後的裂痕填補
海面流金散布,在最強壯
堅實的背脊,不同姿態的光點堅持著那極亮
且唯一的光源,如同教堂挑高的圓頂
向上集中收斂,將四野的紛雜
歸於一永恆旋轉而不傾倒,定止一般的
和諧與靜謐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活力。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