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附醫手術中成功縫合產婦子宮,3年後再添麟兒

現年36歲的許小姐,3年多前求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剖腹產時,許小姐因子宮有顆長達40公分、重3.5公斤的巨大肌瘤,當醫師取出2,810公克的女嬰後,為了拿肌瘤先綁住子宮動脈預防出血,沒想到大肌瘤取出後,子宮卻應聲斷成兩半,所幸醫師緊急將子宮成功縫合,保住許小姐性命。

沒想到定居卡達的許小姐與德籍丈夫,3年多後又傳來喜訊,斷成兩半而縫合的子宮,居然沒影響他們再度自然懷孕。許小姐今年1月前來臺灣待產,9月初因產前出血緊急剖腹產,35週大的男嬰重2,998公克,母子均安,可謂醫療奇蹟。

許小姐在懷第一胎之前,已獲知子宮內有2~3顆、約3公分大的肌瘤,在國外醫院就診時,醫師告知她肌瘤並不影響懷孕或生產,沒想到懷孕後,肌瘤竟越長越大,讓她猶如挺顆雙胞胎孕肚一般辛苦。許小姐與丈夫求遍國內、外名醫,希望摘除肌瘤並保留胎兒和子宮,但得到的答覆都是:「不可能」,原因在於手術困難且風險高,容易造成大出血,可能得摘除子宮才能保命。【圖:許小姐與丈夫再度喜獲麟兒】

許小姐最後求治北醫附醫婦產部主任劉偉民,在剖腹取出女嬰後,劉偉民發現孕婦腹中是一顆長達40公分、重3.5公斤的巨型肌瘤,貫穿子宮、塞滿骨盆腔。在取出肌瘤時,醫師先綁住雙側子宮動脈,減少出血,就在肌瘤切除的瞬間,子宮突然斷成兩半,情況危急,所幸醫師已先綁住雙側子宮動脈,減少出血並即時將子宮成功縫合,過程中胎兒、母親均無恙,5天後順利出院。

劉偉民表示,子宮肌瘤為婦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35歲以上婦女大約三分之一都有肌瘤的存在,但大多是沒有症狀的。其中,僅有三分之一需要治療。子宮肌瘤常見的症狀包括:經血過多、疼痛,和直接由腫瘤壓迫造成的頻尿和腹脹等。子宮肌瘤病人中,症狀輕微者可使用藥物控制症狀,停經後,因缺少女性荷爾蒙刺激,肌瘤即會逐漸縮小,症狀也自然消失。【圖:劉偉民主任(右)與許小姐夫婦合影】

懷孕中合併發生子宮肌瘤的機率約為2%,常於產檢中發現。隨著婦女生育年齡的逐年增高,懷孕中合併發生子宮肌瘤的案例也似乎逐年增加。傳統觀念上,為了減少分娩時大出血的風險,除了極少數長在子宮表淺處的肌瘤,可在剖腹產時輕易摘除,對於體積較大或深處的肌瘤,剖腹產時多不建議同時施行切除,而大多選擇繼續觀察或日後再安排肌瘤切除手術。然而,近年的研究顯示,若能對孕婦的情況予以小心評估,剖腹產時同時切除肌瘤仍是可行的。(文/北醫附醫)

分類: 前期, 前期:附屬醫院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