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昭教授與陳肇隆教授,兩位醫學巨擘蒞校分享經驗

北醫大人事室很榮幸邀請到臺灣大學第一屆遴選校長,同時也是為臺灣第一對連體嬰分割的外科界權威陳維昭教授,於3月31日進行專題演講「學術自由與學術責任」。4月9日則邀請到高雄長庚醫院陳肇隆院長,其於1984年3月完成臺灣首例肝臟移植手術,是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陳院長為校院師生同仁帶來「醫療專業與院務管理」專題演講。

■臺大醫學院陳維昭教授談「學術自由與學術責任」

在現在高喊自由民主的社會中,追求民主成為社會提升生活品質一項重要的指標,而大學已為社會的服務站,是一種多重目的多元性社會,學術自由是推動社會進步與省思的動力,重要性不可言喻;壓制學術自由的可能外來因素有宗教的、政治的、利益團體的、公共輿論等等,因而造成一些改革運動。

學術自由是一種有條件的權力,界定在學術與知識的傳統裡,並必須符合對大學的責任與標竿,主要目的在傳授、追求、發表真理。在追求學術自由時,也要重視是否有學術責任;要求學生之前,應該由老師們開始先做;教師的職責包含教學、研究及公共服務。而大學教師的社會責任應為:在專業領域持續精進、言行謹守分寸、對學術事務應有其理性的判斷、在專業領域進一己先知先覺的言責、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勇於提出批判,但目前臺灣還與理想目標有段距離。

學生自治的精神為團體結合的要素,不是在章程,而是在養成一個「公共意志」,就是養成一個精神或叫學風。責任有四項:提高學術責任、公共服務的責任、產生文化的責任、改良社會的責任。陳教授任校長時,正好是開放後的過渡期,因此處理過許多校園自治時所面臨的一些考驗。

如陳校長當醫學院院長時期,原本只是學生的校園活動,警方卻出面干涉,因而導致更激烈的抗爭行為,陳維昭教授當時表示:校內靜坐是家務事,警方不應干預!他認為警方未知會台大、強入校園驅散,這對學術界是一種汙辱,他認為學生的組織工作良好,並以任務編組來維護秩序,若非警方反應過度,也不會造成學生一系列的靜坐抗議活動,對於師生加入靜坐抗爭,表示院方只能給予尊重,所以陳教授認為警方嚴重的侵犯校產。

學術的獨立與自由,是一所好大學必須具備的條件,只有在此原則的堅持與維護下,大學才能致力於真理的探索,才能做知識上自由的交流,所以說無學術自由的學府,不夠稱之為大學或學院嗎?這是現在學術界發展不容小覷的重要關鍵。

■高雄長庚醫院陳肇隆院長談「醫療專業與院務管理」

目前臺灣活體肝移植的比率逐年提高,但器官捐贈的觀念還不夠普及化,所以比率一直遠遠不及活體肝移植,也低於歐美許多國家,這是陳院長認為目前臺灣尚需加強的部分。院長提到,他會對肝臟移植抱持著這麼大的熱忱原因是來自於他還在當住院醫師時,被賦予了一個重要的課題,即是繪製Liver Surgery圖,這讓他發現肝臟移植是塊可研究及發展的領域,也開啟了陳院長肝臟移植的這條路。

陳院長追求完美的信念,成為肝臟外科移植的權威,也因為首例肝臟移植手術,讓臺灣首度使用腦死定義並且應用在器官移植上面,對我國的移植醫學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他強調,肝臟移植必須要許多相關科系充分的支援和配合才能順利完成,而肝臟移植的發展也可以同時帶動相關科系的進步。

自從1996年1月在高雄長庚醫院舉辦第一屆「國際活體肝臟移植研討會」,爾後便成為國際性年會,六年之後,高雄長庚醫院再度主辦「2002活體肝臟移植研討會」,首度將亞洲五大中心的成果以專輯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The Asian Perspective「活體肝臟移植:亞洲經驗的剖析」專題發表在當時全球移植醫學領域排名第一的學術期刊《Transplantation》,更確立亞洲對活體肝臟移植的學術成就與貢獻。

在國際教育訓練方面,除了經常有國內外移植團隊來本院短期觀摩學習外,長庚醫院也開始協助訓練日本大學醫院的外科醫師研究員,同時也代訓美國、歐洲、南美、大陸、東南亞各國的肝臟移植醫師一百餘名。陳院長帶領著長庚醫院的所有同仁們落實全人醫療,建構完整的健康維護體系,提昇醫療水準,發展成為國際級醫學中心,在國際間能持續提升其醫療成就地位。(文/人事室吳思穎)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