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老婦罹癌難動刀,北醫附醫以立體定位放射術除癌

對於早期癌症病人,醫師大多施以外科手術處置,但有些病人並不適合開刀如:年紀過大或有慢性疾病、併發病症等,以及不願意開刀的病人,如今治療這些早期癌症病人有新的突破,可以用「立體定位放射術」來取代。根據歐美的10年研究報告,其效果和外科手術相當,「立體定位放射術」目前已被美國列入早期肺癌及攝護腺癌的正規治療項目,而肝癌也即將被列入選項之一。

高齡88歲的楊女士三年多前被診斷為肺癌第一期,因年事已高,肺功能原本就退化且有心臟疾病,加上開刀須全身麻醉,風險極大,醫師認為不適合開刀,因此為楊女士進行「立體定位放射術」治療。楊女士共接受5次放射術治療,分5天完成,每次進行15分鐘,病人不用住院及用藥。追蹤三年來控制很好,經影像檢查也顯現原發部位已無腫瘤,楊女士可正常生活,除原先的慢性疾病外,肺癌並未造成她的傷害。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丁禮莉表示,「立體定位放射術」在早期肺癌的5年控制率有90%,而對早期攝護腺癌更有90%以上的成功率。北醫附醫三年多來以「立體定位放射術」共執行肺癌16例、攝護腺25例、肝癌16例,均獲得90%的成功率,且病人並未出現明顯副作用,其長期存活率仍持續追蹤中。【圖:早期癌症可選擇「動態4D弧形刀」治療,安全性高、病人也不用住院】

北醫附醫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郭嘉駿指出,相較於外科手術,「立體定位放射術」屬於非侵入性治療,安全性高,病人也不用住院。北醫附醫將設備升級為「動態4D弧形刀」,除了3D立體定位外,還可隨著病人呼吸波動、判定腫瘤移動範圍,利用放射能量讓體內腫瘤細胞壞死,與過去放射治療相比,誤差更小更準確。對於不適合開刀的早期癌症病人是一大福音,只需接受3~5次的療程,每次治療時間約15分鐘,也大幅減少家屬照顧的負擔。【圖:右起:北醫附醫癌症副院長邱仲峰、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丁禮莉、郭嘉駿、(左2)、台安醫院攝護腺中心主任陳欣宏】

台安醫院攝護腺中心主任陳欣宏表示,他把年紀大或有其他疾病而不適於外科手術的攝護腺癌病人,轉介至北醫附醫接受「立體定位放射術」治療,病人對於治療的滿意度極高,在他的門診持續追蹤結果也十分良好。陳欣宏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癌症治療選擇,值得告訴病人,並加以推廣,但也提醒第三及第四期癌症病人不能單獨以外科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須輔助其他荷爾蒙療法,才會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文/北醫附醫)

分類: 前期, 前期:附屬醫院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