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燦宏老師學術分享:藉由ICF系統推動新制身心障礙鑑定計畫

劉燦宏副教授1992年畢業於本校醫學系,2007年取得陽明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學位,同年進入本校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傷害防治研究所任教,1998年起在萬芳醫院擔任復健科專科醫師,2008年7月轉調雙和醫院擔任復健醫學部主任至今。

劉副教授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於2001年公布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用於描述個人的狀態和個人與環境互動情形。

ICF這套系統被世界各國及我國新制身心障礙鑑定制度所採用。他自2008年開始接受衛生福利部委託,於雙和醫院成立ICF研究專案辦公室執行新制身心障礙鑑定之推動計畫,持續針對新制實施所需之相關法規、鑑定基準、鑑定工具及鑑定流程等進行修正。自2012年7月11日起至今,已順利協助25萬名身心障礙者經由新制身心障礙鑑定系統取得身心障礙證明,未來此資料庫人數將持續成長至100萬人以上,勢必成為全球最大的身心障礙者資料庫。【圖:劉燦宏副教授攝於ICF研究專案辦公室前】

劉燦宏副教授之研究主要著重於ICF、身心障礙、肥胖及復健醫學,文章主要發表於復健領域期刊,包括《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Quality of Life Research》和《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等期刊,已發表文章包括:發展台灣腦中風、脊髓損傷、肥胖及跌倒之ICF核心編碼組合、ICF在身心障礙領域之運用及身心障礙與健康政策等,目前正進行分析國內身心障礙者資料庫,建立身體功能、活動/參與和環境之關係,這方面的資料在世界各國仍不多見,是復健與ICF研究領域的處女地。

劉燦宏副教授除在國內與衛生福利部邱文達部長、本校邱弘毅副校長、北醫附醫陳適卿副院長等人成立台灣ICF學會外,並組成台灣ICF研究團隊,集合台大、長庚、慈濟及北醫大多校學者,近兩年發表國內外論文二十餘篇,近年並與日本、香港、中國大陸、瑞士、美國與澳洲等國學者建立研究網絡,彼此交換研究心得,在國際ICF的研究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文/研究發展處)【下圖:劉副教授(中)與研究團隊合影】

分類: 前期, 前期:學術分享。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