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偉倫老師學術分享:質譜代謝體學於食品中之應用

洪偉倫老師於2012年6月取得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博士學位後,先後於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美國羅格斯大學食品科學系與佛羅里達大學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於2018年8月至臺北醫學大學任教,現為食品安全學系助理教授。(編按)

本人過去曾以質譜代謝體學為平臺,探討內生性反式脂肪酸與自由基壓力以及阿茲海默症的相關性,並首次發現在類神經細胞、基因改造小鼠與快速老化小鼠之腦組織中,反式脂肪酸的生成會因為阿茲海默症中所累積之自由基壓力而上升,最後導致神經細胞死亡。並進一步發現維生素與天然抗氧化物質可以有效降低細胞內反式脂肪酸之生成。亦曾以質譜儀探討食品中天然物質的口服生物可利用率、吸收、代謝、分佈與排除的情形,如芝麻中的芝麻酚與柑橘中的多甲基類黃酮物質。【左圖:營養學院食品安全學系洪偉倫助理教授】

近年來,更以質譜儀為模式建立了相關的代謝體學平臺,並應用於食品與植物代謝產物的分析。黃龍病為柑橘類最為嚴重之疾病之一,目前尚未有治癒的方式。本人以氣相與液相直譜儀分別建立了分析柑橘中的揮發性物質、一級與二級代謝產物的代謝體學平臺,並首次鑑定出可以作為檢測此疾病的生物指標物質,如「nobiletin」。此外,進一步利用質譜代謝體學,首次成功發現此疾病對於不同宿主中可能影響的代謝途徑,其中包含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aminoacyl-tRNA生合成、glucosinolate生合成、glyoxylate dicarboxylate之代謝、賀爾蒙生合成,以及氨基酸與二級代謝產物之生合成與代謝途徑。本研究之發現將對於未來發展相關之預防與治療方式有很大的幫助。(文/洪偉倫,營養學院食品安全學系助理教授)

分類: 前期, 前期:學術分享。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