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2015全新識別系統

一個學校的識別系統是對外最直接的溝通工具,也是外界了解學校最快的方式。2015年8月臺北醫學大學啟用了新的識別系統,用全新的樣貌來呈現大北醫體系的整體形象。透過引進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fication System, CIS)的概念,臺北醫學大學期望建立屬於北醫核心精神的徽章標誌,以視覺化、系統化的傳播學校特質,塑造本校統一的形象。

▓北醫大創校校徽
創校初期,學校邀請藍蔭鼎先生為當時的臺北醫學院設計有特色的校徽,於1961年設計完成,正式代表了北醫的精神象徵。藍蔭鼎先生闡釋校徽含義:
1.十:十字是表現博愛、仁術、醫療之意。
2.北:北字是指臺北(臺北醫學院)之意。
3.「十、北」:十字在上面、北字在下面,代表著扶起培養醫學人才,發展進步之意。藍蔭鼎先生表示校徽以簡明為貴,勿以過雜帶俗。以及本校徽稍有參考柏林醫科大學之長。【圖:校訓碑上端的圖案是北醫最早的校徽】

▓50週年奠基學術與教育
2010年,時逢50週年校慶,重新設計學校logo,將校徽置於古典學術風格的盾牌造型內,象徵臺北醫學大學奠基於學術、教育的初衷。兩側環繞向上的稻穗,象徵臺北醫學大學致力於「教育、醫療、社區及國際化」4大理念,皆能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在色彩設計上選用咖啡色與金色搭配設計。咖啡色具有沉穩與厚實之感,表現北醫大傳承優良教學品質,注重教育、人文關懷。金色具精緻質感,表現本校重視醫療品質,專精研究與發展,展現書香氣息的優質大學。【圖:醫綜廣場上的校徽地景圖,是北醫大50週年的里程碑】

▓北醫大識別系統新樣貌與時並進
學校為因應數位化時代的視覺習慣,自2014年起,由校史室負責規劃校徽樣式調整,除參考國內外各大學的校徽(logo)設計、品牌形塑、視覺應用與商標使用規範外,更從北醫的歷史與校徽發展沿革中,研擬出符合北醫大精神的計劃案,以更新北醫logo為核心的策略,逐次建立學校的品牌與識別系統。【下圖:歷年校徽,最右圖為新校徽】

為使大家更加了解更新logo的理由與理念,期間透過主管會報及行政會議蒐集各方意見與票選活動,凝聚共識。並制定《VI手冊》(Visual Identity,視覺識別)作為使用規範,包含:logo標準形態設定與錯誤範例、標準色設定、輔助標誌、中英文標準字、輔助色及應用視覺系統等,發放全校各單位進行說明,避免誤用。【右圖:從55週年起,新版北醫大logo繼承了傳統的設計理念,且以更簡潔、具辨識度的形態,邁向國際】

新版北醫大logo,其目的並不僅限於標誌美感的問題,而是透過校徽及logo的調整,更符合數位化時代的視覺效果。不但繼承了傳統的設計理念,且以更簡潔、具辨識度的形態,便於呈現在各種數位媒體及智慧型裝置之上。並在北醫大體系日益龐大的過程中,透過北醫品牌價值的建立,展現對外的統一形象。經由識別系統的重整,能讓我們能更清楚地表達北醫的精神、理念與辦學的堅持。(文/秘書處校史室)【圖:北醫大新的視覺識別陸續建置完成,成為校內外各種交流時不可或缺的要件】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