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離島偏鄉醫療新血,臺北醫學大學責無旁貸

臺北醫學大學近3年來招收醫事人員養成計畫公費生,人數皆為全國醫學校院中最多,今年全國招生名額49人,北醫大占8人。其中3個名額為醫學系學生,分別為來自金門列嶼的羅傑耀,以及來自馬祖南竿的林巖、陳文茜,10月3日他們都至衛生福利部參加「103年度公費生錄取新生記者會暨座談會」。

就讀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一年級的林巖來自馬祖,他表示,領公費完成醫學訓練後,一定會回到馬祖服務,「想學一些馬祖沒有的(醫療技術)帶回去。」羅傑耀表示,透過學校老師推薦得知醫事人員養成計畫,每屆也都有許多學長姐成為公費生。羅傑耀從小學古典鋼琴,是許多音樂比賽中的常勝軍,但他認為「能把音樂當興趣比較開心」,加上國中三年級時參加北醫大牙醫營,引發他對生物醫學領域的好奇心。【圖:本校公費新生與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鄧素文司長(右1)合影】

「那7天的牙醫營對我來說是『無法超越』的,」羅傑耀說,北醫牙醫營當時的課程請到許多好老師來擔任講師,學長姐非常用心,上完課還要考試,因此大家上課都很認真,各種活動更是宛如大型表演一般精采。「這是影響我最深的一個營隊。」他表示,這不僅成為他學醫的契機,未來在北醫也要加入醫學營,服務更多學弟妹,替他們開一扇學習之窗。【圖:103學年度新生宣誓】

林巖與陳文茜則是10幾年的老同學兼鄰居,都住在馬祖南竿,林巖笑說:「從她家走到我家只要2分鐘!」林巖說,自己從國、高中以來,就一直以醫科為目標。「馬祖的醫療目前沒有那麼完善,很多病人都只能後送到台灣的醫院治療。」他以洗腎為例,表示馬祖缺乏洗腎儀器,許多需要洗腎的病人只好搬到台灣。

今年暑假前,林巖因打籃球傷到膝蓋韌帶,但馬祖沒有MRI(核磁共振掃描)檢查儀器,當地醫師只能推斷韌帶斷裂,還得搭飛機飛到台灣才能確診。「還好那時候已經考完,比較有空,不然可能要拖2個月才能好好治療。」看到種種醫療資源較為短缺的現象,林巖表示,在醫學訓練中想學些馬祖缺乏的技術,例如洗腎等,再回到馬祖服務鄉里。(文/教務處‧秘書處)【下圖:103學年度公費新生大合照】

分類: 前期, 前期:特別報導。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