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醫學系林庭薇、黃柏諭同學,跨界資工成為IEEE最年輕發表者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六年級學生林庭薇、黃柏諭,9月遠赴德國IEEE學會發表「電腦輔助圖像判讀」(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CAD)相關研究,在以資訊工程為主的國際研討會上,兩人以醫學跨足資工領域,為全場最年輕且唯一具有醫學背景的發表者,心情既興奮又緊張。

資工領域最具聲望的「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今年以「數位化醫療」為題,本校首度有醫學系學生投稿並獲刊登。林庭薇、黃柏諭以醫療領域常見的人工智慧CAD技術探討現行法規的漏洞,驚豔國外學者、業者,同時也讓許多人關注到現行法規的不完備,所可能導致的醫療風險。尤其在有越來越多人工智慧(AI)應用於醫學領域時,包括:GOOGLE、微軟也相繼投入相關研究,但法規跟不上市場腳步,讓有瑕疵的儀器可能合法進入市場,影響病人權益,令人憂心。【右圖:本校醫學系同學林庭薇(左)與黃柏諭從醫學跨足資工領域,首發德國IEEE學會即獲國際學者矚目】

林庭薇說,CAD可以協助醫師診斷、判讀資料,包括乳房攝影、骨盆腔灌流的MRI影像、大腸鏡等皆有相關應用,但現行管制醫療器材法規的不完善,讓部分新醫材可以透過較寬鬆的規範進入市場,卻能宣稱具更高規格效能,可能導致判讀錯誤風險相對提高。過去就曾發生過人工髖關節循此法通過審核進入市場,導致美國、臺灣有數千名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最後以約25億美元天價和解的案例。【左圖:CAD可以協助醫師診斷、判讀MRI影像等相關應用,圖為雙和醫院的3T功能性磁振造影】

事實上,兩人在得知投稿被IEEE接受時雖然興奮不已,但也為發表研究所需的註冊費、赴德發表等經費問題發愁,兩人努力撰寫計畫書四處申請補助,仍有數萬元的經費缺口,最後決定將計劃書寄給閻雲校長募款,一向支持學生邁向國際的閻校長看完信件後,二話不說,認為北醫大應該做學生的後盾,全力支持,立即補足經費缺口,讓他們順利成行。

而身為全會場唯一具醫療相關背景的發表者也引來不少關注。林庭薇說,兩人對於「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如何應用於醫學領域進而協助臨床診療相當感興趣,即使課業繁重,黃柏諭還是想盡法擠出時間,到校外學習線性代數、離散數學、資料結構、演算法及資料庫設計等課程,目前也在進行一項研究計畫,以洗腎患者的生理監測數據為資料,透過機器學習的方式預測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不良事件發生率。

未來,他倆計劃進一步研究,針對如大腸鏡、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等使用AI判讀的檢查,一旦發生狀況,將更能掌握臨床醫療責任處理及因應;也希望能持續運用相關專業,研發適用於醫療領域,又能協助解決臨床所面臨的問題。(文/秘書處)【下圖:林庭薇(左)與黃柏諭在2016年的IEEE研討會上合影】

分類: 前期, 前期:特別報導。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