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多元發展特色醫療與教學、研究

今年7月1日本校第三家附屬醫院部立雙和醫院(BOT)6週年院慶,也是該院第二醫療大樓正式啟用典禮,總床數將達1,574床,並將醫療服務擴及長期慢性照護的護理之家及產後之家,成為新北市規模最大的醫院,加上北醫附醫(自營)及市立萬芳醫院(OT),北醫大醫療體系總床數超過3,000餘床,各院醫療特色更為完整。

■以IT管理醫療訊息,多元發展特色醫療
本校同時於7月12日、19日由三院醫師群組成醫療代表,赴緬甸、馬來西亞舉辦「案例分享記者會暨健康講座」,分享兩地民眾來台就醫成功案例,包括神經外科、心臟外科、淋巴血管外科及骨科;而本校健康照護中心也於6月與保險業者南山人壽正式合作,提供南山VIP會員完善的遠距健康照護服務。【圖:本校代表在馬來西亞沙巴首府亞庇舉辦「案例分享記者會暨健康講座」合影】


6月30日更與日本兵庫縣立粒子線醫療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轉介本體系病人至日本接受相關治療,並派醫護人員至兵庫縣接受訓練,為北醫體系癌症治療的下一步做準備。三院也於5月通過美國醫療資訊暨管理系統協會(HIMSS)「EMRAM國際認證」,晉升為HIMSS Analytics 6級醫院行列,是台灣前三家獲此殊榮的醫院。【左圖:閻雲校長4月親自帶隊至日本「兵庫縣立粒子線醫療中心」參訪】【右圖:雙和醫院率先於2013年8月通過HIMSS Analytics 6】

北醫大近年更大刀闊斧地以各種嶄新的作法,在教學及研究方面注入各種活力,除了大幅提升國際學術聲譽:QS世界大學排名363(2013年)、亞洲大學排名46(2014年),本校藥理與毒理學、臨床醫學、生物與生物化學、農業科學及一般社會科學等5學門也進入2013基本科學指標(ESI)排名;今年並以癌症研究轉譯研究中心獲得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其他在教學與研究上的成績亦相當斐然。

■深化教學品質
1.教學卓越獎勵:自2000年起連續9年獲教育部獎勵教學卓越計畫補助金額逾6億元。

2.教學成果獲考生肯定:各系統大學入學指考分數的私校排名皆為第1;在國立大學博士班報名人數低於招生人數的狀況下,本校報名人數相對穩定。

3.國考通過率:本校醫學系、牙醫學系、藥學系、護理學系、牙體技術學系的國考通過率皆超過90%,遠高於全國平均。【圖:牙體技術學系連續兩年國考100%錄取率】

4.創新數位學習平臺:北醫大是小而美,以IT為導向的校園。學生可以透過線上的My2TMU、播客影片播放系統、儀器使用教學網、開放式課程(OCW)網、數位切片教學網、即時反饋互動教學系統等進行選課、學習與意見交流。

5.導入磨課師(MOOCs)計畫:102學年度已開設了臨床藥學系列講座、中藥概論、醫學資訊學、居家照顧與技巧等課程,日前經教育部磨課師課程推動計畫評審委員審核通過,獲准補助170萬元整;與國內MOOCs課程的佼佼者交通大學有密切的合作,同時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相關課程。未來規劃開設數位口腔工程學、轉譯醫學、臨床藥學、模擬醫學、人體試驗及各研究中心主題等特色學程。【圖:TMU-MIT SANA課程錄影,2015年將於EdX上架】

6.整合醫學模擬教育:傳統上稱「客觀的臨床能力試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用模擬的案例或假的病人,客觀的評估臨床能力與技能。再優質化成為「跨學系整合性團隊學習課程」(GOSCE),今天的醫學不再是醫生主導,必需跟護理師、檢驗師等在一起,是一種團隊(Goup)的OSCE,兩者結合後滿意度相當高;北醫大也得到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協助,免費提供60套已經做好的護理模擬課程。本校同時積極發展「資訊化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iOSCE)與「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課程」(TRM)。【圖:GOSCE是團隊一起進行客觀的臨床評估】

7.提升教學績效的機制:積極培育醫師科學家,提供修讀博士學程獎學金,自100學年度迄今,已有10位醫學系學生修讀,有33位專任醫師進修博士學位;建構雙聯學位,強化跨國學習模式,目前已與英國丹迪大學等7所所著名大學簽訂碩、博雙聯學位;與業界合辦產碩專班,銜接產業需求;導入業界教師及智財生技管理課程。

■發展研究特色
1.研發抗癌新藥MPT0E028:由劉景平教授團隊所主導,為我國第一個由大學自行研發通過美國(FDA)IND抗癌新藥申請,將於台灣進行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已獲台灣專利並已完成23個國家之專利申請,目前技術鑑價評估授權金達600~1,000萬美金。【圖:劉景平教授(中)團隊,研發出抗癌新藥MPT0E028】

2.附設醫院通過「受試者保護評鑑」(AAHRPP):這是全球臨床試驗的人體保護最高階的認證,是為繼台大醫院後,台灣第二家通過AAHRPP評鑑的醫院,也是美國以外第18個通過評鑑的機構。

3.執行衛生福利部兩項國家級研究計畫:
(1)癌症卓越研究計畫:北醫於2010年成立卓越癌症研究中心,獲衛福部評選為國內8家卓越癌症研究中心之一,並連續8年(2010~2017年)獲約2.6億元補助。
(2)卓越臨床試驗研究計畫:本校建構創新研究開發價值鏈臨床試驗平臺,已連續11年(2005~2016年)獲約3.4億元補助,共執行48件癌症相關臨床試驗案,包括多件癌症新藥開發之臨床試驗。【圖:本校癌症研究中心】

4.SCI論文質量與科技部計畫及件數均逐年提升:2013年SCI論文總篇數達1,483篇,2012年論文平均IF為3.08;102學年度科技部計畫件數達272件、計畫總經費達3億元。【下圖:本校癌症研究中心劉昉、彭汪嘉康、張文昌院士等多位中研院院士組成研究團隊】

5.校級研究中心:
(1)癌症研究中心:延攬閻雲校長、劉昉院士、彭汪嘉康院士、張文昌院士等多位中研院院士組成研究團隊,連續8年獲衛福部「癌症卓越研究計畫」。
(2)神經損傷及再生研究中心:已建置世界最大的腦創傷資料庫(18,831例),並持續增加中。
(3)轉譯醫學研究中心:已連續8年獲衛福部「卓越臨床試驗研究計畫」,並通過「臺北醫學大學聯合人體生物資料庫」。
(4)生醫材研發暨產品試製研究中心:成功開發國內第一家人工牙根「Ti-One® 101」品牌,榮獲2013年奈米科技傑出技術移轉獎。【圖:試製研究中心已輔導6家生醫產業開發自有產品】

6.核心實驗室:目前建置完成基因定序、生醫質譜與影像、藥物有機合成、抗體及融合瘤等核心實驗室,及轉譯實驗動物中心。
【左圖:神經損傷及再生研究中心連續6年獲國科會(NIH)台美國際合作計畫】
【右圖:轉譯醫學研究中心於2012年獲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核心設施平台資源中心】

7.提升學術研究的機制:以「研究導師機制」為策略,由院士級講座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建置完整的臨床組織與資料庫(如人體研究處、聯合人體生物資料庫等),提升轉譯研究;建立轉譯核心設施,建構癌症轉譯研究的完整平台,讓研究資源共享;由技術移轉辦公室,媒合產學合作,引進業界資源,共同推動研究成果產業化。【圖:技術移轉辦公室,媒合產學合作】

8.研究獎勵相關機制:設立實師教師彈性薪資、新延攬年輕助理教授研究補助(100萬)、各項研究獎勵及產學合作獎勵等。

9.國際研究合作:近3年獲得18件國際合作計畫,如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合作針對輕度腦外傷的轉譯醫學臨床研究,腦癌轉譯與前列腺癌跨國研究團隊分別與凱斯西儲大學(CWRU)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等校合作。

分類: 前期, 前期:發行人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