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資訊就是掌握趨勢與致勝之道,臺北醫學大學近幾年在研究及教學品質優異表現,獲得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負責執行多項國家級研究計畫及公部門多項獎勵補助,正是從校務、教育、研究、臨床醫療等資訊系統的全面整合,以及所有同仁的努力不懈下,才能博得這些亮麗佳績。
▓線上行政作業具環保、即時、便利、管理等多重優點
本校近年為提升校內行政作業的便利性、服務品質與行政效率,簡化單位採購、請款時的作業流程,自2015年初起歷經多次系統建置會議及系統測試後,「財務總務人事作業系統」於同年8月10日正式上線,此作業系統又可稱為「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ERP系統)。此外,因應勞委會法規,於2015年8月1日起全面辦理兼任研究助理及臨時人員投保,8月31日起推出「兼職人員管理系統」,兼職人員可在聘任時自行選擇學習型或勞務型、日保或月保,並可試算保費,每日產出投保名單提供人力資源處快速投保。【圖:資訊處為ERP系統上線召開多場會議(右圖),施純明主任、羅友聲資訊長、簡嘉惠人資長(左圖)、許淑群財務長等均出席說明與協調】
同年12月成立「校務研究辦公室」(IR),除建置校務研究資訊平臺,發展各種分析模組提供各級決策者參考,形塑以數據驅動決策的實證文化。並完成「臺北醫學大學校務研究資料庫管理辦法」,整合與分析各類校務研究資源,並擴大臨床資料加值應用範疇,經去識別化及建置防火牆,轉化為數據市集與資料庫,提供校務研究、臨床研究及績效管理的運用。【左圖:校務研究辦公室將整合與分析各類校務研究資源以掌握趨勢脈動】
其他諸如:2001年配合教育部辦理電子公文系統,2003年起施行線上公文簽核;2004年推出線上人事管理系統,從請假流程開始逐步建立線上簽到及考核等皆可在線上完成;2011年更建置了BIKM文件管理系統,將全校的會議紀錄與法規彙整管理,供全校同仁線上查詢及使用。2012年建置教職員工訓練發展系統,從課程報名、滿意度問卷、課程線上化、外訓課程管理及個人學習履歷皆改由線上管理,大量減少紙本作業,並提供更便利、更多元的學習管道
▓精進磨課師課程,推廣全球化學習
本校自製「磨課師」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s, MOOCs)於2015年6月加入歐洲最大線上課程平臺「Future learn」,成為臺灣第一個與該平臺簽約合作的機構,該平臺與全球72個機構或學校簽約,目前有超過200門磨課師課程,線上使用人數超過170萬人;北醫大由醫學科技學院助理教授雪必兒(Shabbir Syed Abdul)主授的第1堂全英語課程「社群媒體在健康照護的機會與挑戰」(Social media in Healthcare: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於11月30日上線,5天就吸引3千名學生註冊學習,大多數學生來自歐洲及美國。【右圖:北醫大萬序恬副資訊長(右4)、雪必兒助理教授(Shabbir,左3)及磨課師團隊、ewant平臺李威儀主任(右3)與FutureLearn執行長Nelson(右5)合影】
北醫大其他相關的課程也在2015年3月率先登上蘋果公司(Apple Inc.)的「iTunes U平臺」,是全國大專院校第一個在「iTunes U」提供磨課師課程的學校。此外,本校自2014年起連續兩年獲教育部磨課師課程推動計畫補助6門課程,有中藥概論、居家照顧與技巧、醫學資訊學、本草藥、臨床藥學講座、醫用客語與客家文化等,而自行開發課程亦持續成長中。【圖:「本草學」授課師資陣容堅強,有本校藥學系王靜瓊教授(左圖)、梁文俐副教授,生藥學研究所所長李美賢教授、中藥臨床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陳美全及李佳蓉助理教授】
▓成立三院臨床研究資料庫、大數據研究中心及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北醫大體系附屬醫院自2011年起推動三院電子病歷及資訊系統整合,已陸續完成三院營運(2012年)、臨床與校務研究資料的蒐集、串連、儲存及去識別化作業(2015年),並整合現有資料以累積北醫大巨量資料研究的能量,包含附屬醫院臨床研究及營運資料庫、健康暨健保加值資料庫。
北醫大臨床研究資料庫目前已涵蓋:病人基本資料、用藥記錄、診斷資料、檢驗/排程記錄、手術記錄、與癌症與化療記錄等。同時已完成整體作業面的規劃,經由研究資訊申請平臺與分析工具,有效協助臨床資料的串連與說明、探索各項研究主題,與建構主題式資料庫,以提昇本校於醫療研究領域及實證醫學的發展。【圖:大數據研究中心8月15日主辦了「2015大數據論壇Taiwan」(左圖),行政院張善政副院長(右圖)蒞臨致辭】
為提供大數據人才培養,並因應企業大數據發展之需求,於2015年8月成立「大數據研究中心」,針對大數據資料的收集、儲存、分析、軟體應用、解決方案等提供產學合作。希望透過本研究中心結合本校跨領域研究人力資源,提升研發能量。
同時設立的「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以培育人才、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研究,以促進考科藍相關之國際交流研究。可發展實證相關研究,推廣及鼓勵實證研究的應用及知識之可近性,以卓越與領先的研究、教學及知識轉譯,達成全民最佳可能之健康與福址。【右圖:校院長官與會祝賀「考科藍臺灣中心」成立時合影】
▓校院推動無紙化,善盡綠色示範大學的責任
2014年9月啟動醫院無紙化專案,除完成電子簽章硬體建置與軟體安裝,三家附屬醫院病歷表單於2015年底達到90%的無紙化目標,包含門診醫囑、急診病歷、病理報告、住院醫囑單、檢驗/檢查、手術紀錄、門診繪圖表單、護理記錄等,共計9大類。【圖:線上可即時調閱北醫大醫療體系間相關的檢驗/檢查報告】
經三院電子病歷的推動,校院資訊團隊已著手規劃北醫大電子病歷中心(TMU EMR Center)的架構,並建立體系病人就醫記錄索引(TMU Patient profile),未來醫師於病人就醫時,線上可即時調閱體系間的相關電子病歷記錄(包含:用藥記錄、檢驗/檢查報告、PACS影像與報告、健檢報告、病理記錄、門診記錄,與護理記錄等),讓病人得到跨院區醫療照護,提供更完善與安全之就醫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