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聖誕快樂,2022展翅高飛!

北醫大歷經4年的質子中心地下工程,在2021年完成裝機封頂。在此,要特別感謝所有的師長與同學,在這段時間的支持與包容,讓我們擁有最先進的癌症質子治療設備,同時,我們也將原本的校徽廣場重新整修,加上燈光造景,成為嶄新的百米大道廣場。今年,特別布置了一棵6米高的聖誕樹,是北醫歷年來最高的一棵,讓所有學校的同仁及同學們,都有歡慶聖誕佳節的氛圍。

百米大道廣場,是北醫大創立時規畫的校區中軸線,以吳興街校門為起點,教學大樓川堂及花圃廣場為終點。目前廣場地基下安置質子治療機主體,廣場旁環繞1964年至2018年間陸續興建的教學大樓、杏春樓、教研大樓、附設醫院第二醫療大樓及第三醫療大樓、醫學綜合大樓、君蔚樓等7棟重要建築;再由廣場上鋼構的迴廊「北醫之翼」串接各大樓,迴廊頂為玻璃,宛若羽翼,寓意北醫大校務創新、加速、飛颺。【右圖:以玻璃為頂宛若羽翼的「北醫之翼」迴廊,突顯北醫展翅高飛的決心】

【左圖:北醫大的研發成果及羅莎機器人手術系統的展出,吸引眾多民眾佇足研究】【右圖:北醫大醫療體系首長在台灣醫療科技展合影,左起臺北神經醫學中心杜永光院長、萬芳醫院陳作孝院長、張文昌董事長、林建煌校長、吳介信副校長、雙和醫院吳麥斯院長、新國民醫院許永和院長】

今年12月北醫大體系更以雙和生醫園區,以及6家附屬醫院創新醫療技術與服務,參加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展出項目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器官晶片、創新醫材等技術開發與引進,總共展出了27項研發成果。如:北醫精準實驗室提供癌症基因檢測與診斷;「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可強化骨科術後修復;「洗腎簍管狹窄偵測器」可以讓洗腎病友隨時監測洗腎簍管的安全性;「仿生肺組織晶片」可以縮短藥物篩選時間,提供輔助診斷和預後的資訊;以及「ROSA-羅莎機器人手術系統」可進行更精密複雜的腦部與脊椎手術等。【左圖:北醫附醫骨科部脊椎骨科吳孟晃主任解說如何運用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

如今全球都在面對人口老化、氣候變遷、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當下,生醫領域的發展已成為全球的趨勢,國內不論是國家政策或民間資源,也全力投入生醫產業的發展。借鏡國際生醫產業的成功案例,如美國矽谷就是以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柏克萊加大(UC-Berkeley)為中心,美東波士頓地區就是以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為中心,費城則是以賓州大學(U-Penn)、湯姆士傑佛遜大學(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為中心,所發展的生醫產業聚落。

雙和生醫園區就是以這樣的理念所建立,雙和醫院B基地興建「生醫科技」及「教學研究」二棟大樓剛完工,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萬坪,預計2022年啟用,這是全國首創結合醫學大學、醫學中心及生醫產業「三位一體」的生醫園區,將鏈結北醫大基礎研究與臨床資源,透過Biodesign Center及北醫生醫加速器,同時與產業設立共同研發中心,更將醫院作為臨床驗證的場域。雙和生醫園區將建構一個融入教育、研究、人文、生技的國際級生技研究園區,未來可望發展成臺灣的生醫矽谷,提昇在國際的競爭力。【右圖:雙和生醫園區】

在這個歲末年終感恩的時刻。我要感謝校院所有同仁,在過去將近2年的時間裡,大家共同防疫,一同面對新生活型態的改變,也一起締造北醫亮眼的成績,持續發揮北醫的影響力。未來,面對全球疫情,仍有許多變動與挑戰再等著我們,但我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展現出北醫人勇於挑戰的韌性,一定能成就更美好的北醫大體系。【下圖:2021年12月3日北醫大耶誕點燈活動師生合影】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林建煌謹誌2021/12

分類: 前期, 前期:發行人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