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民醫院胃腸肝膽科林倬瑋醫師淺談幽門桿菌感染

依全球數據統計,胃癌患者每年新增百萬個病例,在男性族群為排名第4名,在女性族群排名第7名,而臺灣的胃癌發生率從早年的第3名降至現在的第8名,除了公共衛生的改善,幽門桿菌的治療扮演關鍵的角色。

甚麼是幽門桿菌?胃酸是一個天然的殺菌劑,食物經過胃酸消化後,大部分的細菌會被殺死,過去並不認為在胃酸的環境下會有細菌的存在,直到1987年澳洲的醫師在胃內發現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是一種格蘭氏陰性細菌,它會分解尿素形成氨,藉此中和胃酸得以存活在胃內,長期造成慢性胃炎,甚至發展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及胃淋巴癌。

早期在臺灣大約有53%為幽門桿菌的感染者,隨著公共衛生及醫療的發展,已降低至20~25%,而近年來在馬祖地區大規模的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防治研究,只要發現幽門螺旋桿菌陽性都給予殺菌治療,消化性潰瘍減少70%,胃癌發生率也減少50%,研究成果卓越。【右圖:新國民醫院胃腸肝膽科林倬瑋醫師】

幽門桿菌的檢查可透過非侵入性同位素碳-13尿素的呼氣試驗,藉由幽門桿菌分解尿素的作用,偵測胃內是否有幽門桿菌的存在,另外也可藉由胃鏡檢查,除了可以徹底檢視食道、胃及十二指腸,更能利用胃黏膜切片檢測幽門桿菌。新國民醫院胃腸肝膽科林倬瑋醫師表示,治療幽門桿菌可減少胃癌的發生率,若您有長期上腹部疼痛、胃潰瘍史及家族有幽門桿菌感染史時,建議儘速就醫,早期發現及治療,遠離胃癌的侵襲。(文/新國民醫院)【左圖:透過同位素碳-13尿素的呼氣試驗,可偵測胃內是否有幽門桿菌的存在】

分類: 前期, 前期:附屬醫院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